动医资讯||"天山大讲堂"系列讲座-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专家开展专业讲座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发布时间:2021-12-28浏览次数:155

    2021年12月25日15点30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赵东明和孟庆文研究员受邀为公司学子做专题讲座。讲座由王金泉老师主持,付强老师出席,公司全体研究生通过线上网课形式参加。


    赵东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引进工程院级入选者。

    赵东明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了“非洲猪瘟研究进展剖析”的专题讲座。同学们听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他主要从非洲猪瘟流行及致病特点、我国非洲猪瘟流行强度株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非洲猪瘟病毒结构解析、非洲猪瘟病弱毒疫苗创新、低致死率非洲猪瘟变异株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的研究等七个方面为大家展开讲述。

  

    首先赵东明研究员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历史使命出发,带领同学们认识并了解哈兽研的既往成果、区域分布、实验室建设等基本情况。通过赵研究员的介绍,同学们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有所了解。

  

    紧接着,赵东明研究员为同学们仔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流行及致病特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170—193 kbp,编码151—167 ORF。它拥有死亡率高达100%、无疫苗和药物可以防治、扑杀是唯一办法、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列为一类病原、生化武器级病等特点。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和文献报道,赵老师为同学们普及了非洲猪瘟的病毒宿主、传播途径、起源与流行、临床表现、典型病变和症状等。


    而我国对于非洲猪瘟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开始于第一株毒株HLJ/18株,在黑龙江被成功分离出。后经血粉饲喂实验、全基因组测序、SPF猪动物模型实验等,使科研人员更加细致的了解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的情况。随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解决了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的“0”到“1”的突破。相比于典型强毒HLJ/18株,致病力降低,但仍具有明显残留毒力。并且,HLJ/18株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早期诊断难度加大,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孟庆文,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太阳成集团兼职硕士生导师。


    孟庆文老师为同学们带来“遗传修饰动物模型在病毒学研究与应用”的专题讲座。他从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研究方向内容、遗传修饰小鼠模型在病毒学研究应用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遗传修饰模型使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是研究创制转基因、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利用精准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病的畜产动物、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家禽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研究等内容的研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人为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有目的的干预动物的遗传组成,导致动物新的性状的出现,并使其能有效的遗传下去,形成新的可供生命科学研究和其他目的所用的动物模型,这类动物也被称为遗传工程动物模型。此项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家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他可以通过对基因的操作,直接观察基因在活体内的活动情况及其表达产物所引起的表型效应。其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制药以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既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尤其在人类疾病的致病机理、重大新药创制、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孟庆文研究员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和完善遗传修饰动物技术平台,并就几种常见动物模型给大家一一进行应用和机制分析。


最后两位研究员邀请大家有机会可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进行学习研究,并希望大家要坚持学习,沉下心来专心做科研,为中国未来兽医贡献一份力量。